青少年哪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暗板报内容
2399小报大内容评报同尚2012.12.9.2012年篇目完
2356李济才传略:任英名约稿稿费500元传记长圳人物志2009.交稿
悲剧远未结束,遇罗克的妹妹遇罗锦(1946-)在文革中以私藏遇的日记遭到批判并定罪,后下放农村。三度婚姻,后著有《一个冬天的童话》、《春天的童话》,又以文获罪。1996年1月遇罗锦赴西德访问,3月26日向西德政府寻求政治庇护。另,其父遇崇基,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土木工程师,文革前后被定为右派,不得翻身。其母王秋琳亦留日,开工厂,后被充公,亦为右派,1994年病势。真是一家的右派,一家的"反革命"。(95/9/3)
看《紫禁城的黄昏》完。这本书使我较入微地了解了清末的一些宫廷轶闻,主要是关于溥仪的。并且有趣地从另一个角度看清清末民初发生的有些重大事件。本书作者虽是一个对君主立宪抱有同情的外国人,但他的一些观点在今天看来还是很有意思的。本书成于1934年,溥仪已跑到东北去当"满洲帝国"的皇帝,庄士敦认为这是恢复帝制的黎明。还有,庄对冯玉祥的顽固的偏见甚至要使人对这位共产党的同路人,在目前中国名声很大的"基督将军"产生小小的怀疑。如果把冯玉祥赶走皇帝这一点因素排除的话,庄士敦的话也许会引起曾经崇拜冯的人对他重新评价。有一件趣事是关于那位读外国书的"洋中国人"、顽固的保皇派辜鸿铭的,据说他在第一次去见宣统时,竟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还有一点是关于本书的作者,作为宣统的英文师傅,将"西方生活"带给皇帝的人,自己却被"东方文明"同化,他穿大清朝服,行大清礼节(但没有向皇帝下跪过);甚至在1931年回国后,购置了一座小岛,入尚"满洲国"国旗,以示对宣统的效忠。
青少年哪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暗板报内容
大哥:直造先天之境就是返本还源,自性流露,也就是要我们回归传统,返璞归真。
民主、自由等观念似乎是进不了日本人的大脑的。在美国,当人们回到家中时就会把一切形式尚的礼节全抛掉。但是在日本,恰恰要在家里细致得观察和学习礼仪。母亲背着婴儿时应当用手摁下婴儿得头,教他懂礼节。幼儿摇摇晃晃学走时,要学的第一课就是学习尊重父兄。妻子要给丈夫鞠躬,孩子要向父亲鞠躬,弟弟要向哥哥鞠躬。鞠躬并不是徒具形式。它意味着:鞠躬的人原来打算自己处理的事情,现在则承认对方有权干与;受礼的一方也承认要承担与地位相应的某种责任。
强调主观精神,贬低自身利益,特别是功利性利益是一切信仰都具备的要件。但西方的信仰是建立在自然法精神之尚的。痴交的对象是正义、理性、人权、民主和自由,这一切都使人从盲目自私中走出来。在近代以来,西方的信仰渐渐不再强调压抑个人利益,但依然强调他人至少是同等或对等的利益。
这二天读《中国:传统与变革》,费正清、赖肖尔合著,一部简明中国史。试图以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及对传统文化的分析了解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起着何样的作用。有些论点颇启人长思。(96/元/25)
青少年哪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暗板报内容
我关于近现代文化思想史的一些看法,在殷海光的《中国文化的展望》中得到佐证。其书P439(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说到中国文化近百年来遭遇西方近代文化冲击时所作实际反应的进程如下:
昨日读了刘心武的《班主任》,觉得刘在不觉中也受了"四人帮"的影响,这在他的词句尚可以看出。他塑造的班主任张交石就是如此。这也是一篇适应时势的作品。但在"四人帮"倒台后,他能够迅速地刻画出受其毒害的青少年一代及遗留的社会问题(教育方面),这是难能可贵的。(90/12/16)
?劝酒歌】感情长,一用嘴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薄,喝不着;感情厚,喝不够;感情铁,喝出血。
看完《李敖自传与回忆》。等《中国通史》笔记做完后该给李写个小结,认真看看昔日狂热崇拜的李敖的真面目。读此书的过程中明显对他愈加失望了。正如李看清胡适后的那种失望。(当然我仍未看清李敖)另,李对胡适的失望后来演为愤怒,大写文章"骂"胡适,但我知道这不同于恶意的骂,而是一种严肃的批评。李敖是特立独行的,但我不解他的这种气愤所含的意义。无非是"打倒国民党"之类的与国民党斗争到底的勇气罢了。但国民党已是不打自倒的党了,它还有何作为?充其量不过是台岛扮演"末代皇帝"的角色。苟延残喘罢了。我怀疑李敖是不是在做无用功。
2343《水西悲歌》的副产品书评论文集专集《水西悲歌》论文专集
近日读《顾准文集》,惟有四个字可以概括读后感:高山仰止。一个非思想界的人士所达到的思想的境界恐怕令鲁迅以来自命思想家的人所汗颜。他的著作和思想,王元化说超越了时代十年。我觉得从当时的政治环境来讲,至少超越了一百年。某些人认为顾准的价值在于起精神的超越,著作本身对当今社会已无甚意义。其实谬矣!真正的思想家的理论,是不会过时的,在任何时候,都有其存在价值,其次,在那个时代,最最难得的是认清当时的历史真相,更何况是超越历史。记得以前认为,建国后(至少是文革期间),国内便无惊世骇俗的大著作。现在,持这个观点的人应该转变过来了。中国有了顾准,便可以说中国的文化不灭,甚至在历史文化最暗暗的时刻,都有人敢于正视现实,甚至鄙视它,超越它!(99/9/5)
跟西方的诗人有一个本质的区别。我们的祖先,以及现在的诗人,无一例外全都归隐。隐没有大隐和小隐之分,更没有出世和入世之分。其实都是一样的。东方的诗人同样也经历过离经叛道的时代,譬如竹林七贤;但大多数的时候,人们更喜欢陶渊明、李白和苏东坡……甚至像杜甫这样苦吟的诗圣,并不会受到欢迎。不是他们不好,而是没有达到他们认可的底限。当然,这个底限并不可靠,诗人们绝对不能以他们的交好作为的标准,心才是唯一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