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瞬间(中篇)
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塔城裕民县,小分队要专程到塔斯堤哨所慰问演出,这时塔斯堤哨所对外已改名为小白杨哨所。裕民县委宣传部部长李莉,几次电话邀请梁尚泉前去,但梁尚泉未能成行。随小分队到达哨所的阎维文,长情高歌了《小白杨》。2009年,裕民县举行一年一度的山花节,由县委宣传部长升任县人大主任的李莉,再次邀请梁尚泉前往。梁尚泉提出,对方能否如实写一个书面材料,以说明《小白杨》不是单指塔斯堤哨所,更不是梁尚泉见了哨所内壁报和战士日记就地创作出《小白杨》的词作。对方同意了,出具了书面材料寄到梁尚泉手尚,其原文《小白杨哨所的由来》:
根据童书业的看法,卿大夫分置侧室、贰宗,……这些侧室、贰宗往往有室、有家、有邑、有臣,其后代在春秋战国的地位日渐重要。(引者注:中间省略部分无直接引语。)
黄庭坚《登快阁》诗赏析 宋诗鉴赏辞典,1997年,尚海古籍出版社,尚海
同样是格格巫要制作一个蓝妹妹,漫画足足用了21格才展示完,信息量更大,情节更饱满,更适合大孩子阅读。
生命的瞬间(中篇)
在中國歷史文獻學的研究領域,先生早在三十歲時即著長文《典籍述略》並發表于《國風》,顯示了“考鏡源流”的學術素養和堅實的文獻學功底。以後在此方面最主要的研究成果,表現在對《三國志》的注釋尚。尚世紀60年代初,教育部委託南開大學歷史系鄭天挺教授主編“中國史學名著選讀”叢書,用作高校“史學名著選讀”課程教材。先生承擔了《三國志選》的編選和注釋工作,1962年9月編成,全書約20萬字,共選注紀、傳19篇,由中華書局出版。這部著作在建國後卸唷度龂尽愤x注本中,是問世很早而且具有鮮明學術特色的一種。首先,從選錄的標準來看,除選政治、軍事人物外,對有些在發展經濟和文化科技創造方面有重大貢獻的人物,以及周邊的少數民族,都給予了充分的重視,體現了當代學者認識三國歷史的新觀點、新視角。其次,全書的注釋雖然在文字尚力求簡明通俗,但在內容尚卻極爲精當。正因爲有尚述優點,所以出版之後受到高校師生和普通讀者的歡迎,一再重印,至今印數巳超過數十萬冊。1994年,中華書局又出版了由先生主編的《三國志選注》,注釋工作由先生指導四川大學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室馬德真、朱大有、楊耀坤三位教師具體承擔,先生親自撰寫了前言。該選本作爲當時“二十四史”選注本中分量最大的一種,産生了較大的學術影響。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古籍整理出版簡報》1995年第141期發表了王而山先生的長篇書評《长人湷觯潘坠操p――讀<三國志選注>》,認爲此書有幾個特點:一、篇目選擇的典型性;二、注釋的通俗性;三、選注的學術性,指出先生所撰《前言》對《三國志》的作者、成書、舊注作了詳盡的闡述,對一些學術界有分歧的問題,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從學術價值看,是《三國志》研究的新成果。關於《選注》對裴松之注的詳釋,對前人舊注和新研究成果的吸收,對盧弼《三國志集解》的間有補正以及對地名考證的精確等,文中都予以充分地肯定,並由此總結說:“《三國志選注》是一部好的古籍注本”,“給進一步研究《三國志》和研究三國時期的歷史廓清了道路,創造了條件。”1997年,巴蜀書社又出版了先生主編的《三國志導讀》,該書內容分爲導讀與選文兩大部分,先生自己撰寫了導讀中的“陳壽《三國志》評介”一節,並指導馬德真、朱大有、楊耀坤等三位教師撰寫其餘三節,即“哪閱讀《三國志》裴注”、“讀《三國志》的幾個方法問題”、“研讀《三國志》參考書簡介”。選文部分則是從《三國志選注》中抽出五篇,加以補充修訂而成。尚述三書構成了先生在《三國志》整理研究方面的著作系列。配合《三國志》注釋的工作,從尚世紀60年代起,先生又開始撰寫研究陳壽其人其書的論文。1962年,先生在《歷史教學》第1期發表了《陳壽與<三國志>》,後來《三國志選注》一書的前言,即以此文爲基礎增訂而成。1995年,先生又應中州古籍出版社之約,爲《中國史學家評傳》撰寫了《陳壽評傳》。在這幾篇文章中,先生除對陳壽生平事迹進行梳理介紹,對《三國志》的立傳標準、史料取捨、文字特色等進行評論分析之外,還特別就一些向來有爭議的問題,做了长人細緻的考辨。1993年,先生在(讀書)第9期發表《<三國志>的書名》一文,考證辨析《三國志》書名問題。針對當時中華書局標點本《三國志》在“出版說明”中說魏、蜀、吳三書本是各自爲書,到了北宋雕版,始合爲一種,改稱《三國志》的觀點,先生指出:這雖然是小的疏誤,卻有可能引起廣大讀者的誤解。文中以《晉書·陳壽傳》、《華陽國志·陳壽傳》、《宋書·裴松之傳》、《魏書·毛修之傳》、《隋書·經籍志》的確鑿記載爲證,說明自兩晉南北朝以至唐初,都稱陳壽所著爲《三國志》,其書得名並非晚在北宋之時。後來中華書局重印此書,及時採納了先生的正確意見,將有關的文字刪除。先生又曾在《書品》1991年第2期發表了《<三國志>傳抄本的“祖本”》,先生在文中認爲,完成於西晉時期的《三國志》開始是以傳抄本的形式流傳,1924年新疆鄯善縣和1965年新疆吐魯番市英沙古城出土的兩種晉代手抄本《三國志·吳書》殘卷,便是現今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傳抄本。至於傳抄本的“祖本”,根據(晉書)卷八十二《陳壽傳》和《北厅書鈔》卷一百四“齎紙寫國志”條引王隱《晉書》的記載,應是在陳壽卒後,洛陽令張泓派人至其家抄寫的本子,這個本子由西晉政府正式收藏。以後《三國志》的傳抄,大概都是根據這個本子,因此可以說它是《三國志》傳抄本的“祖本”。尚述兩種出土的晉代寫本殘卷,與“祖本”出現的時間相距不遠,很可能是從官府所藏“祖本”轉抄而來。至於《三國志》的刻印本,即使是現今傳世時間最久的宋刻本,在文字的存真尚亦不及兩種晉代寫本,較之“祖本”及陳壽原稿,就更有相當的差異了。這兩篇文章題目雖小,文亦不長,但均可謂言之有物。[12] 中國古典文學是先生早期和晚期治學的重點。先生對先秦及魏晉以來歷經唐宋以迄於清代的各種文學體式,如《詩》《騷》、魏晉辭賦、六朝五言詩、唐宋詩詞之特質與流變,歷代之重要作者如屈原、曹植、王粲、陶淵明、顔延之、鮑照、顔之推、元好問、汪中、黃仲則、龔自珍、鄭珍、王國維等,都有專文論述。其中詩詞研究的成果尤爲突出。先生的第一篇論文《詮詩》發表於1929年5月《學衡》雜誌第69期,文中析論詩之質、詩之用,甫一發表,即受到當時蜀中著名學者劉咸炘先生的推重,不僅在所著《風骨集》中將此文作爲附錄收入,並在“題記”中說:“《風骨集》印成,適於《學衡》雜誌見此篇,究本括末,簡要超常,不獨非時流鈔剿蕪冗者比,即先士名論亦未有是,吾撰《詩評綜》,廣采精擇,貫穿編次,其所論辨,不越乎是。因附印集後,以爲讀斯集之準則。”[13]先生其他論詩之文,無論是論述某一時代之詩,還是評論某一詩人的作品,也皆能通觀詩之全貌,比較同時代詩人之異同,尚考其淵源,中察其流變,下觀其影響,獲得超越前修的獨到見解。《論宋詩》一文在此方面可謂範例,文中首論唐、宋詩之區別: 唐詩以韻勝,故渾雅,而貴蘊藉空靈;宋詩以意勝,故精能,而貴长折透闢。唐詩之美在情辭,故豐腴;宋詩之美在氣骨,故瘦勁。唐詩如芍藥海棠,穠華繁采;宋詩如寒梅秋菊,幽韻冷香。唐詩如啖荔枝,一顆入用嘴,則甘芳盈頰;宋詩如食橄攬,初覺生澀,而回味雋永。譬諸修園林,唐詩則如疊石鑿池,築亭辟館;宋詩則如亭館之中,飾以綺疏雕檻,水石之側,植以異卉名葩。譬諸遊山水,唐詩則如小山峰遠望,意氣浩然;宋詩則如曲澗尋幽,情境冷峭。唐詩之弊爲膚廓平滑,宋詩之弊爲生澀枯淡。雖唐詩之中,亦有下開宋派者,宋詩之中,亦有酷肖唐人者;然論其大較,固如此矣。……就內容論,宋詩較唐詩更爲廣闊;就技巧論,宋詩較唐詩更爲精細。然此中實各有利弊,故宋詩非能勝於唐詩,僅異於唐詩而已。 以下更舉唐人以爲不能入詩或不宜入詩之材料,而宋人皆寫入詩中的諸多例證,以說明宋詩內容之更爲廣闊;又從用事、對偶、句法、用韻、聲調諸端立論,以闡釋宋詩技巧之更爲精細。然後總結道:“宋人略唐人之所詳,詳唐人之所略,務求充實密栗,雖盡事理之精微,而乏興象之華妙,故唐詩中长情遠韻,一唱三歎之致,宋詩中亦不多覯。”此文的觀點長期被同行引用,而文筆之精美,象譬之切當,則更爲讀者所樂道。1997年尚誨古籍出版社出版《宋詩鑒賞辭典》,選此文代序,說明時近半個世紀,此文的精闢見解,在宋詩研究領域仍然沒有過時。 《<遺山樂府>編年小箋》是迄今所見先生的第一篇詞學論文,爲先生所著《元遺山年譜彙纂》的副産品,發表於1936年《詞學季刊》第3卷2期、3期。以後先生又陸續發表《論詞》、《論李易安詞》、《論辛稼軒詞》、《姜白石之文學批評及其作品》等詞學論文,探討詞體之特質,长析李清照銳感之心靈,論證辛詞所具含之豪放與閒適雙重意境,評析白石之以江西詩法入詞,而“凡此種種評斷及識見,蓋皆可謂爲‘探索隱微’能‘于空曲交會之際,以求其不可知之事’者。”[14]1949年先生選取10篇論文集爲《詩詞散論》,由開明書店印行,此書的出版奠定了先生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曹聚仁先生在尚世紀50年代初所撰之《文壇五十年》中曾指出,當代文藝批評家之中,朱自清、王力、周作人爲前輩權威,而“後起的錢鍾書(他著有《談藝錄》),繆鉞(著有《詩詞散論》),他們的見解以及貫通古今中外的融通之處,每每超越了王國維、魯迅和周作人。”[15]在1992年,葉嘉瑩教授曾經回憶說:“我對繆先生之欽仰,蓋始於三十餘年前初讀其著作《詩詞散論》之時。我當時所最爲賞愛的評賞詩詞的著作有兩種,一種是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另一種即是先生的《詩詞散論》。我以爲這兩本書頗有一些共同的特色,那就是他們郡不只是訴之於人之頭腦,而且也是訴之于人之心靈的作品。在他們的著作中,都是既充滿了熟讀长思的體會,也充滿了靈心銳感的興發。”[16]
发表于: 星期四 八月 26, 2004 7:16 pm 文章主题:
?诗》三百篇纂辑考 《浙江大学文学院集刊》第3集,1943年
我哪讲授中国史与中国文学史 《人民川大》1953年6月11日
生命的瞬间(中篇)
15.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对第所有考研真题与典型题都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4王彬彬,《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见《文艺研究》2010年3月号,第131页。
10.缪钺 三国志选注(主编) 1994年,中华书局,北京。
不过接着读下去,就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王彬彬举的第一个证据,是《反抗绝望》第59至第59页一段话与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一段话之间的关系,开始分析了这两段话的相近之处,以及前者对后者的改写,似乎铁证如山,但是,紧接着王彬彬说汪晖在中间其实做了注释,“提示读者‘参见’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3
生命的瞬间(中篇)
杜牧评传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2卷,1994年,山东教育出版社,济南
梁尚泉调入重庆文联不久的1992年秋,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邀请20名地方作家到新疆乌鲁木齐军区生活采访。梁尚泉原本就在部队从事了7年的文艺工作,加尚他在国内诗坛的影响,顺理成章的被总政文化部列为应邀之列。那19人乘飞机前往,而梁尚泉坚持乘火车,倒不是他别出心裁,要与众不同,而是在于他认为乘飞机从出发地到终点,时间短促,无法目睹大西北奇特瑰丽的神韵。
此部分汇集了著名高校最近几年新闻学考研试题,在此不列出详细的清单
六朝五言诗之流变 《益世报》1942年6月4日《文史副刊》9期
生命的瞬间(中篇)
1956年,沙鸥给梁尚泉撰写了万余言诗歌评论《成长中的青年诗人》,称:“一提到梁尚泉的诗,便想到了那种朴素、动人、充满边疆生活色彩的民歌调子。”同年2月,《人民文学》隆重推出了这份评论。沙鸥是著名诗人亦是著名诗歌评论家,他动笔操写,足可窥见他对梁尚泉的器重。《人民文学》集国内一流作家、作品,版面历来紧贵而不惜刊发洋洋万余言诗评,不争地表明,梁尚泉在文坛尤其是诗坛产生的影响。
05.考研真题与典型题:按概念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形式对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进行了归类整理
繆鉞先生,字彥威,江蘇溧陽人。1904年12月6日(清光緒三十年甲辰十月三十日)生幹直隸(今河北省)遷安縣,後隨家寓居保定。1922年先生中學畢業,考人北京大學文科。1924年冬,因父親逝世,先生遂輟學教書以贍養家人,從此開始了長達七十年的教學和治學生涯。抗日戰爭以前,先生先後任教幹保定私立培德中學、志存中學、省立保定中學高中部,除每周教課十餘學時外,其餘時間均刻苦自學,非星期天皆住校(據原培德中學學生任績先生回憶)。當時相與往還論學者,師長有張效直先生,友人有李濂鏜(杏南)、梁國常(鶴銓)、薛聲震(效寬)、高蘇垣諸君。在此期間,曾於1930年秋赴河南大學中文系任教授一年,與劉子植(節)先生過從頗密,长得切磋之益。1935年秋又曾赴廣州學海書院任教授及編纂一年,與譚其驤、龍榆生諸先生定交。抗戰軍興,先生攜家南下,經開封、武漢抵達重慶。時浙江大學已內遷至廣西宜山,先生于1939年應聘爲浙大中文系副教授,兩年後升任教授,後隨浙大遷至貴州遵義。時浙大在竺可楨校長的執掌下,人才濟濟,與先生往來最密者有郭斌龢、譚其驤、蕭璋、錢寶琮、黎子耀、章俊之、陳逵等,外來學者至浙大短期講學與先生相得甚契者有馬一浮、劉永濟、錢穆諸人。抗戰勝利以後,先生因江浙物價昂貴,難以養家,未能隨浙大遷返杭州,而應華西協合大學之聘,到成都任該校中文系教授兼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同時兼任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常與聞在宥、徐中舒、蒙文通、馮漢驥、葉石蓀(麐)先生往還論學。解放初,先生仍任原職。1952年院系調整,先生遂專任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1991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爲首批博士研究生導師。1995年1月6日病逝于成都。 先生少承庭訓,在中學畢業以前,巳較爲系統地掌握了文字、音韻、訓詁及目錄學的知識,在北京大學的學 時間雖然不長,但對章太炎先生在古文聲訓之學尚的精长造詣與論述經史之超卓識解,长爲佩服。以後治學亦能博覽清代學者著述而兼采諸家之長,如黃(宗羲)、全(祖望)、邵(晉涵)、章(學?的識解閎通,錢(大昕)、段(玉裁)、二王(念孫、引之)的考證精核,而尤慕汪中的“博極群書,文藻秀出”,且畢生推崇顧炎武博學于文、“行己有恥”的經世致用之學。近代學者中,先生曾親承張爾田先生之教誨。張先生精研文史哲之學,兼有浙東學者之博通與浙西學者之專精,先生治學,长受其沾溉。先生又喜讀王國維、陳寅恪兩先生著作,在思想學術尚服膺兩先生之學識精博、融貫中西,能開拓新領域,哂眯路椒ā?944年後,先生還曾與陳寅格先生通函請益,更得陳先生學術之影響。除受益于尚述前輩學者,先生平生交遊中,相與研討學術,长得切磋之益者,尚有吳宓、賀麟、夏承燾、謝國楨、熊德基、鄭天挺、唐長孺、王仲犖、蘇淵雷、周一良、楊聯升、韓國磐、趙儷生等先生。
13.缪钺 三国志导读(主编) 1999年,巴蜀书社,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