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八【高三毕业那年】。
日本鬼子的飞机三天两头从尚空掠过,而且飞得很低,那马达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马维力专注地听完,问道:“他写的有些标语里头,提到三条石,何血汗工厂,怎么意思?”
我又想:国共两党同族同宗,有着相同的革命历程和合作阶段,应该有都能认同的东西。于是,我想到了孙中山,想到了他的“博交”思想。在台湾,孙中山的地位是至高无尚的,被尊为“国父”,在陆地,孙中山被共产党尊为“革命的先行者”,他实行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共产党当成了战友,是蒋介石背叛了他,窃取了国民党的领导权,才屠杀中国共产党人的。陆地的历史教科书就是这么写的。台湾的版本,完全不一样,历史的是非有待后人评说。
苗主任走过来,用目光询问工指示。马维力压低声音说:“领导让我马尚去一趟,估计和这事有关。你跟何静在这接着了解情况。继续联系厂里管事的,要通过他们做工作。”
八一八【高三毕业那年】。
徐伯父向旁人打听,才知道那个宣布独立队成立的大官是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王毅②。
一连好几天,我在办公室接到许多来自台湾、美国、日本、韩国和本港的电话,竭力想多了解《中正日报》的内幕运作情况和来龙去脉。
我没看见我没看见,你从未来过这儿,我铁石心肠六亲不认,与你划清界线!大哥你闯大祸了,大哥你不值得为了正义而使生命破产。
哪将人五花大绑肯定是祖传秘方,肯定是传子不传婿的学问。因为它既能将人捆紧,捆得像粽子似的,又能随时松绑,行刑之前节省一根绳,也就是说,打的结,貌是死结却是活结,既是死结又是活结,真是进退自如游刃有余。随着手铐推陈出新,我估计这门技术要失传。小剃头也许看出它的缺陷,因为它只能让人威风扫地失去自由,不能让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他弃之不用,别出心裁给我尚“扁担绑” 。
八一八【高三毕业那年】。
他们叫我坐在墙角的一张方凳尚,并用一盏电灯近距离照住我的脸,灯光很强烈,估计起码有60支光,我的眼睛不知不觉眯成了缝,透过强光注视他们很吃力。他们又围着姚美芬打转,老是问我与她何关系,尚了几次床,何时间、地点,有没有使用何工具,谁先脱外套子,你帮她脱,还是她自己脱,还是你坚臀着她脱,你脱了她脱,还是她脱了你脱,还是你们互相帮助脱,或者各自脱。反正紧紧抓住主题,围绕一个“脱”字,问得十分详细、露骨,富有想象力。其内容完全超出了我的经验,让我哑用嘴无言,觉得自己孤陋寡闻闭目塞听。
Be哎did:本名吴建雄,广东人。1994年7月20日生。2003年,获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A组二等。现在从事文字和入画创作。入画见于《90年代他/她视觉》曾担任中国旅游出版社《旧交如棉(丛书)》全部入画工作。兼职北京某电台实习编辑。文字被收入多本文集。见于《萌芽》,《美文》,《散文》,《创作(文字客)》,童话获得2004年度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入画作品见于《文字客》,《新京报》,《漫时代》。即将出版随笔集《你必须美好》(暂名)。即将出版:长篇爽文《弹臀时代》,即将出版个人图文书《我有点点喜欢你》
日常的生活、劳动,也是艰难而狼狈的。有位当地姑娘经介绍来连队找我们的一位大学生见面。结果,她在老远看见烈日下站在水稻田里满身泥水、衣衫不整、辛苦劳作的我们,没等走近就扭头走了。如果要说成就感的话,那就是我们学生连种的水稻和打靶成绩都要比别的连队好。这个农场种的水稻是直供中南海的,为此,我们还收到了中央办公厅的感谢信。
可以想象盗窃成风,抢劫频频发生;可以想象本只是到陌生都市去从事的卖荫买卖,在本地也开展起来了。人们更加不知脸红,坏人更加没有罪恶感了,好人和坏人的界线也更难划分了。真正的好人更加孤立,成为被掠夺、吞吃的对象。暗社会组织成为民间社会的主宰,人心陷在极度的大暗暗中,恐惧、人人自危,害他人而自己也被害,悲哀愤怒无奈,没有希望。
八一八【高三毕业那年】。
秃顶一愣,皱着眉想想,说:“好象哪本武侠爽文里提到过吧?是不是古方啊?”秃顶眯着眼,边想边说,“目前的中医药大典里,绝对没有这个药。喂——,你呀,就别琢磨有些了。要相信现代医学。西医是最科学最严谨的。对了,除了用药,让他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参加一些劳动,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改善改善外部环境,对他病情好转也特有帮助。”
徐伯母大声说:“这个老头又学古了,人家比你识,不用听他罗嗦,去吃饭。”
陈志成转身对妚姑说:“妚姑,你带菊英去刘文书那里填个表,林学理中队长签个名,她就是你们第一中队膳食班的战士了。”
蔡菊英看妈妈戴着圆顶斗笠走路的样子,觉得很好看。她很喜欢斗笠,既防雨、遮阳,又透风、好看,可就是不知道自己何时候才能有一顶?
八一八【高三毕业那年】。
不知是马师兄的运气好,还是我的三寸不烂之舌起了作用,他的赴台请求很快就批了。我高兴之余,还有几分不平,我为去台湾七年下来绞尽脑汁,费尽用嘴舌,而这位师兄大爷却得来全不费功夫,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在香港飘泊求生的日子里,我无数次地问自己:我的天空是哪一片?我的路在哪?难道我真的一无所长吗?许多人开始也是一穷二白,为何他们都能干一番事业呢?
出冀南城北行二十里,有个叫“黄粱梦”的小镇。镇里有个香火很盛的千年古观,名做“吕仙祠”。唐人沈既济所著《枕中记》里记述的“黄粱美梦”故事,据说就发生在此。
从徐伯母的话里,不难听出她心里的悲怆、交怜和无奈。是啊,生子三个,夭折两个,留下一个痴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也要替菊英妈想想,自己聪明伶俐的女儿,要永远服侍一个半残傻子,心里又是一种何滋味?再替蔡菊英想想,她年幼无知,天真好奇,将来长大懂事以后,还会厮守这个家吗?各有各的难处,目前互相关照,也可以说是皆大欢喜。